| 卓越创新中心 | 创新研究院 | 大科学研究中心 | 特色研究所 | ||
| 不可替代的定位 | 基本功能 | 致力于科学和技术原创 | 侧重服务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 | 公共大型科技创新平台 | 侧重服务社会可持续发展 |
| 研究方向 | ²基础与前沿 ²重大问题导向,有明确的重大科学问题 | ²重大需求导向,带动产业升级、突破瓶颈制约、影响或制约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方向 ²先导性、风险大、市场竞争前的技术前沿领域方向 | ²国际先进的大科学装置的设计、建设和运行 ²依托大科学装置的综合交叉前沿研究 | ²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特殊需求领域 ²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研究 ²长期观测、持续积累的基础性工作 | |
| 研究水平与地位 | ²国内同领域领先 ²同领域世界级科学研究中心 | ²在创新链中上游具有核心优势 ²关键技术具有国际竞争力,国内领先 ²引领相关产业技术发展方向 | ²国际先进、国内唯一的大型科技基础设施 | ²国际上有重要影响 ²国内行业或区域相关领域具有核心优势 | |
| 研究队伍 | ²国际或国内公认的领军科学家 ²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 ²队伍少而精 | ²视野宽、善于把握技术方向和组织攻关的战略科学家及学术、技术带头人 ²由科研、技术、工程和产业化人才构成的结构合理的骨干队伍 | ²方案设计、技术研发和工程组织的高水平团队 ²专业化的技术支撑和运行服务团队 ²国内外高水平、多学科研究团队 | ²善于把握国家需求、本领域国内最高水平、具有国际影响的科技专家 ²学科综合、善于集成的研究团队 | |
| 有显示度的重大贡献 | 成果形式 | ²解决重大科学问题 ²开辟新的研究方向 ²重大科学仪器发明 ²重大实验方法创新 ²造就国际一流科学家 ²提出产生重要影响的前瞻科学思想 | ²突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 ²提供系统集成解决方案 ²形成新工艺、新标准 ²孵化新产业、新企业 ²技术辐射产生重大经济效益 ²针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重要原始创新 ²造就一流战略科技专家和工程技术专才 | ²开放共享、运行高效、用户满意的科技服务 ²依托大科学装置形成的重大科技突破 ²造就一流科学家和工程师 ²提出为国家采纳的大科学装置规划建议 | ²为宏观决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建议和建设性解决方案 ²在本领域里形成新理论、新方法、新标准和新工具 ²积累基础数据,提供开放共享的分析技术平台 ²造就一流科学家、战略科技专家和技术专才 |
| 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 | 组织模式 | ²由院机关和主要参加单位代表等构成的理事会 ²由国内外同领域高水平专家构成的学术咨询组织 ²系统布局主要研究方向,各研究方向均有核心团队 ²高度的开放性、流动性、国际化,活跃的国内外交流合作 ²科教融合的重要队伍 | ²由院机关、院外利益相关方和主要参加单位代表等构成的理事会 ²将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需求转化为科技任务的战略研究组织 ²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有明确的技术路线图 ²重大任务牵引、集中分散结合、若干团队协同攻关的研发模式 ²围绕创新链,与企业及研究机构形成相互耦合研发机制 | ²由院机关和主要参加单位代表等构成的理事会 ²由科学家、用户代表组成的用户委员会 ²一整套规范化、标准化的建设、运行和管理制度体系 ²围绕大科学装置开展合作研究,高度的开放共享和国际化 | ²由院机关、政府部门、主要参加单位代表等构成的理事会 ²将可持续发展重大需求转化为科技任务的战略研究组织 ²重大问题牵引,多学科交叉,综合性、网络化的研究模式 ²与政府、公众、科学界交流互动 |
| 资源配置方式 | ²主要承担院部署的基础交叉前沿布局重大任务,如B类先导专项 ²保障科研骨干和科研活动60%的经费需求 ²专款专用 | ²主要承担国家委托的重大科技任务和院组织的重大科技任务,如A类先导专项、国家重大专项等 ²其他科技任务,资源配置采取与院外竞争经费以一定比例挂钩匹配的方式 ²专款专用 | ²大科学装置的建设、运维经费由国家投资 ²院保障技术支撑人员的经费需求,技术研发和功能开发费用;核心科研骨干和科研活动50%的经费需求 ²专款专用 | ²承担国家、地方委托的科技任务和院组织的科技任务 ²院保障植物园、野外台站、观测网络、资源与信息基础设施等的运行经费 ²其他科技任务,资源配置采取与院外竞争经费以一定比例挂钩匹配的方式 ²专款专用 | |
| 人事制度 | ²实行Tenure track式的岗位聘用制度,末位淘汰 ²对核心骨干人员实行协议薪酬制,根据周期性评估结果动态调整 | ²实行Tenure track式的岗位聘用制度,末位淘汰 ²对项目负责人和核心骨干实行协议薪酬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动态调整 ²其他人员实行以绩效为主的绩效工资制 ²按国家法规,给予相关科技人员股权激励 | ²实行Tenure track式的岗位聘用制度,末位淘汰 ²运维人员以用户满意度的绩效评价为依据的绩效工资制 ²核心科研和工程技术骨干实行协议薪酬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动态调整 | ²实行Tenure track式的岗位聘用制度,末位淘汰 ²对项目负责人和核心骨干实行协议薪酬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动态调整 ²其他人员实行以绩效为主的绩效工资制 | |
| 评价制度 | ²5年周期性评估,年度报告、中期诊断 ²重在研究质量和影响 ²国际同行评议 | ²5年周期性评估,年度报告、中期诊断 ²重在目标完成和采用情况 ²同行、用户和市场评价 | ²5年周期性评估,年度报告、中期诊断 ²重在建设目标完成情况和运行效率、重大产出 ²用户和同行评价 | ²5年周期性评估,年度报告、中期诊断 ²重在质量、效益和影响 |
| 欢迎光临 Discuz! Board (http://bbs.guangzhou2022.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