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标题:
东莞60多家高端电子信息科技企业 将在科技周举办论坛
[打印本页]
作者:
alimoon
时间:
2016-6-20 13:06
标题:
东莞60多家高端电子信息科技企业 将在科技周举办论坛
电研院既在孵化企业,也在利用高新技术推动东莞本土企业升级。
2015中国(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将于12月11日开幕。当天,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简称“电研院”)将举行《制造+大脑=中国制造大脑》的论坛,探讨如何孵化东莞工业4 .0,从东莞“制造”到“智造”转变。
电研院是东莞引入的新型研发机构之一。东莞制造业历经30余年,具备强大生产配套能力,产业链条完善,如何让制造业“二次腾飞”?2006年,东莞市启动“科技东莞”计划,每年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十二五”期间扩大投入至每年20亿元。
至今,东莞已先后引进22个省级创新科研团队和8个市级创新科研团队,组建了31个省部产学研示范基地,拥有新型研发机构24个。大手笔的投入,不仅为本土企业提供“贴身”服务,还孵化出很多高科技企业。
“换芯”“换线”
紧密服务本土制造业
12月7日,电研院的电磁兼容公共实验室内,富华公司所生产的电源适配器正进行电磁辐射检测。
密闭的实验室内,检测工程师开启电源适配器后,随即退出,在另一个房间内实时监测电磁辐射数据。富华的工作人员介绍,过去产品检测在质检局进行,如今是多了一个选择,“自建成本高,公司压力大,租用第三方的设备,随时可以检测,总体而言方便”,价位为市场价的70%。
这是一家由电研院投资组建的第三方公共实验室,2012年开展运营,如今在东莞服务500家以上的企业,每天15小时以上运作。实验室负责人余江介绍,按照国际要求,电子产品如电源、音响、家电等设备均需要进行电磁能量检测,而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发达,这样的公共实验室属于配套服务,“全球70余个国家认可检测报告”。
电研院由东莞市政府、广东省科技厅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共建,以攻克电子信息产业核心技术为重点,孵化了60余家“成电”系列的高端电子信息科技企业,另外面向本地电子信息产业的就有9个研究中心、3个公共实验室、近30个国家及省市级公共服务平台,共拥有发明专利150余项。
电研院发展定位,与东莞本土制造业紧密相连。副院长梁勇介绍,电研院在调研基础上,根据东莞的产业机构及制造缺芯片、生产线缺自动化的现状,提出“换芯”、“换线”设想,承担2008年东莞重大专项“换芯”工程项目,给传统制造业装上“大脑”,比如今的“机器换人”工程还要早上几年。孵化出泰斗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从事北斗卫星星号接收的芯片企业,如果用于手机上,则手机可以接收来自北斗的信号,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电研院也在推动东莞本土企业升级,如与上市公司正业科技的合作当中,开发了包括离子污染测试仪等PC B检测产品,走高精密仪器生产路线。
“技术
+
资本”孵化模式
团队享有股权收益
电研院在孵化企业方面,探索的是“技术+资本”模式,持股孵化企业占所有孵化企业的约70%。
“我们了解企业情况,我们懂技术,但外界的风投对企业了解不是很充分,需求难以对接”。梁勇介绍,不少成长中的企业,只能等他们成长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社会资本认可,“因此我们要先有自己的基金来支持,主要投资初创阶段的企业,刚开始不一定能够得到社会资本认可,商业模式也没有形成”。目前已设立一个大数据基金,由电研院、松山湖控股及黄河集团等社会资本共建。
“成果需要持续的技术支持,不是有了成果就一劳永逸,一定要有人不断支持”。梁勇表示,按照传统模式,由于电研院为东莞市政府出资兴建,因此知识产权属于政府。如今为了鼓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将属于电研院中的一部分分享给予团队成员。另外,东莞出台了《东莞市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实施办法》,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更支持研发团队技术占股。也就是说研发人员在开发成功后,拥有知识产权,在资本进行对接时,可以转化为股权,享受随后的股权收益。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梁勇认为,科技金融里面,除了基金的介入,还可以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让尚未成长的项目团队,享有资金注入的机会。
大数据应用
分析
800
万份医疗档案,建信息平台
从东莞“制造”到东莞“智造”转变过程中,数据应用是一个关键。
梁勇介绍,东莞大数据环境非常好,“政府重视,率先成立大数据科,属于国内首创,制造业、医疗、交通数据都非常开放,而且各行业还成立大数据协会,医疗方面布局更快”。
目前,电研院内正进行一个医疗大数据项目的孵化,成立东莞市成电金盘软件有限公司,以云技术为基础,在广东省内建立“健康云”服务平台,开展以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服务为核心的健康管理服务,成果已经推广到浙江、福建等近300家大中型医院,建立区域数字化医疗卫生信息平台。
东莞平台正在测试,集中32家公立医院和300余家社区卫生站的信息,2014年开始合作,数据则从2004年开始,如今共收集800多万份健康档案,达到19亿条的数据。
成电金盘总经理助理陈振威介绍,该项目目前处于技术成果转化为产业的阶段,涉及到技术经营等问题,需要一定时间,如今主要面临的则是信息开放问题,正和有关部门商讨开放程度。
欢迎光临 Discuz! Board (http://bbs.guangzhou2022.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