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号 | 一级 学科 | 合作 导师 | 学科 专业 | 研究 方向 | 招收人数 | 备注 |
| 1 | 生物学 | 张奠湘 | 植物学 | 植物系统与进化 | 1 | 有分类学或传粉生物学研究基础,发表过至少2篇SCI论文 |
| 2 | 生物学 | 葛学军 | 植物学 | 植物系统发育 | 1 | |
| 3 | 生物学 | 邓云飞 | 植物学 | 植物系统与分类学 | 1 | 具有植物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基础;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相关SCI论文2篇 |
| 4 | 生物学 | 于慧 | 植物学 | 植物与昆虫的协同进化 | 1 | |
| 5 | 生物学 | 任海 | 保护生物学 | 珍稀濒危植物回归 | 1 | |
| 6 | 生物学 | 侯兴亮 | 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 | 植物激素调控与发育及抗性 | 2 | |
| 7 | 生物学 | 杨海滨 | 生化和分子生物学 | 细胞壁与植物抗性研究 | 3 | 有生长素,大豆,西红柿 和水稻研究经历者优先 |
| 8 | 生物学 | 王宝生 | 进化生物学 | 基因组分化的遗传机制 | 1 | 熟练使用python和R等编程语言,具有处理基因组数据经验 |
| 9 | 生物学 | 王瑛 | 中药学或植物化学 | 药用植物的活性成分鉴定和新资源食品的开发利用 | 1 | |
| 10 | 生物学 | 王瑛 | 分子遗传或者植物学 | 药用植物的遗传育种 | 1 | 具有生物信息学研究背景优先 |
| 11 | 生物学 | 曾少华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药用植物次生代谢调控 | 1 | 以第一作者发表过至少一篇IF>4.0的SCI论文;具有较好的分子生物学技能和读写能力。协助合作导师指导研究生开展实验,撰写发表论文等学术事务 |
| 12 | 生物学 | 杨子银 | 植物代谢、植物化学 | 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生物合成与调控 | 1 | |
| 13 | 生物学 | 段俊 | 植物分子生物学 | 植物次生代谢的分子调控 | 1 | |
| 14 | 生物学 | 蒋跃明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采后生物学 | 1 | 以第一制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以上或影响因子大于3.0的SCI论文1篇以上 |
| 15 | 生物学 | 段学武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采后生物学 | 1 | 以第一制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以上或影响因子大于3.0的SCI论文1篇以上 |
| 16 | 生物学 | 杨宝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合成生物学;功能食品学 | 1 | |
| 17 | 生物学 | 吴克强 | 遗传学 | 植物表观遗传学 | 1 | 植物分子生物学及相关领域获得博士学位 |
| 18 | 生物学 | 曾宋君 | 生物与分子生物学或遗传 | 遗传育种或生物信息学 | 1 | 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以上SCI论文 |
| 19 | 生态学 | 叶清 | 植物生态学 | 植物生理生态 | 3 | 具有植物生理学或植物生态学的研究背景 |
| 20 | 生态学 | 黄建国 | 森林生态学 | 森林生态学与气候变化 | 2 | |
| 21 | 生态学 | 唐旭利 | 生态系统生态学 | 菌根真菌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 | 1 | 生态学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技能,熟悉高通量测序、微生物相关产物测定方法。有较强的数据分析和写作能力。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2篇及以上SCI论文 |
| 22 | 生态学 | 温达志 | 森林生态学 |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存潜力及增汇策略 | 1-2 | 获得相关专业方向的博士学位 |
| 23 | 生态学 | 赵平 | 植物生理生态学/生态系统生理学 | 森林水分利用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及其机理 | 2 | 以第一作者发表TOP30%的SCI论文1篇及以上。 |
| 24 | 生态学 | 任海 | 恢复生态学 | 森林生态系统恢复 | 1 | |
| 25 | 生态学 | 鲁显楷 | 生态学 | 氮素生物地球化学 | 1 | |
| 26 | 生态学 | Ying-Ping Wang,闫俊华 | 陆面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城市化/土地利用变化对陆面碳水循环的影响 | 2 | 具备较扎实的全球变化生态学和陆面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相关的知识和研究背景,致力于科学研究;良好的交流技能; 具有分析生态数据或陆面模型模拟的经验。 |
| 欢迎光临 Discuz! Board (http://bbs.guangzhou2022.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1 |